苦楝油
印度楝為楝科植物,為常綠喬木,原產於印度及緬甸。印度人使用印楝枝條刷牙齒。印楝葉子泡茶,作為消暑健身之茶飲。
苦楝油除了作為殺蟲劑外,尚供為製作肥皂、化妝品、消毒劑、調配醫藥和潤滑劑及燃油等。易容於甲醇、乙醇、丙酮、二甲亞砜等極性有機溶劑。
由印楝植物種核及葉子中抽出;具有強大蒜和硫磺的味道。
毒性
對人、畜、鳥類和蜜蜂安全。
農業用途
用於防治病害、蟲害和螨類的多重效果。
作用機制
一 .油劑與昆蟲體表接觸後會導致窒息。
二.苦楝油特殊氣味讓害蟲接近時不願停留或取食。
三.害蟲取食施用苦楝油之作物會影響生長發育的新陳代謝,而中毒死亡。
四.為蛻皮激素拮抗劑,作用機制為阻斷脫皮,具有拒食、忌避、毒殺及影響昆蟲生長發育等多種作用。
五.具有良好的系統傳導性,用於土壤可由作物根系吸收,輸送到莖葉,而使植株整株具有抗蟲性,不影響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敵,在環境中很容易降解。
對昆蟲之影響
1.拒食。
2. 生長調節:幼蟲期取食施用苦楝油之作物除會直接死亡外,還會導致成蟲壽命減少、無翅成蟲。
影響之種類:
a.鱗翅目之斜紋夜盜蟲。
影響之種類:
a.鱗翅目之斜紋夜盜蟲。
b.直翅目隻蝗蟲。
c.雙翅目之蚊子、家蠅。
d.鞘翅目之日本甲蟲。
3.影響生殖:阻止雌蟲產卵、成蟲不孕及阻斷雄蟲間訊息傳達或交尾。
4.可阻止病原菌孢子發芽及侵入葉組織。病原菌菌絲與此油質保護膜接觸也會萎縮。
5.白粉病、露菌病、炭疽病、銹病、黑星病、葉斑病及瘡痂病等病原菌也會受苦楝油抑制。
6.可用於防治蚜蟲、粉蝨、介殼蟲、鱗翅目幼蟲及葉螨防治。
施用方法:
1. 預防時:7~14天一次。 治療時:7天一次。
2. 儘量於清晨或黃昏使用。
3. 施用時全株均勻噴灑效果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