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花菜栽培

2012-07-04

234 VIEWS

分類:栽種

(一) 概說

青花菜由野生甘藍演化而來,原產於西歐沿海的義大利。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由美國引入栽培。然而,由於保存時間短、花蕾易黃化,且當時消費者對此蔬菜的接受度不高,早期栽培面積有限。

直到民國55年後,由於優良品種的引進、低溫保鮮技術的發展,以及冷凍與脫水加工外銷市場的拓展,青花菜的栽培面積才逐漸增加,並成為台灣重要蔬菜之一。

青花菜的食用部位為花蕾球與脆嫩的花莖,富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鈣、鈉、磷、鐵等多種礦物質,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營養成分最為齊全的品種之一。

1997年9月,美國國家科學期刊報導發現:「青花菜芽(發芽3天的幼苗)含有的抗癌物質磺胺胡蘿蔔素及硫配糖體比青花菜花蕾球高50倍」,這使青花菜芽成為熱門的保健植物產品,也讓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癌效果受到消費者關注。


(二) 氣候與土壤

  • 氣候

    • 青花菜適合涼爽濕潤的氣候,忌炎熱乾燥
    • 種子發芽適溫:20℃
    • 幼苗及成長期適溫:20~22℃,若超過25℃,易徒長
    • 由於花蕾球為主要採收部位,需適當的低溫來誘導花芽分化與生長。
  • 土壤

    • 適應性強,砂質壤土、黏質壤土均可生長
    • 適合土壤 pH 值範圍:5.5~8.0
    • 硼(B)元素補充很重要,缺硼會導致花蕾黃化、主軸花梗裂洞或空心
    • 喜歡濕潤環境,若成長期持續乾旱,則會提前抽苔,導致花蕾發育不良、生長緩慢、提前老化。

(三) 品種

依成熟期可分為早生、中生、晚生三類,依定植至採收天數劃分:

  • 早生種:5060天(約1214片葉展開後出現花球)。
  • 中生種:7090天(約1722片葉展開後出現花球)。
  • 晚生種:100~120天,春化溫度要求較低,栽培時間較長,台灣平地少見種植

(四) 水分管理

  • 生育期全程需充足水分供應,但花芽分化期需適當控水,以利花芽順利發育。
  • 花蕾生長至3~6公分時,切勿缺水,以免影響花蕾球的發育與肥大。

(五) 採收與保鮮

  • 採收時機

    • 採收期較短,需掌握適當時機,避免花蕾開花或黃化,影響商品價值。
    • 高溫環境下,採收後花蕾易開花,應加快採收速度
    • 陰雨天採收,花蕾容易黃化。
    • 夏季或初秋時,應清晨採收,降低花蕾球溫度,保持新鮮與緊密度。
  • 保鮮處理

    • 採收時露水未乾前即可收穫,並立即預冷
    • 冷藏溫度維持在0~1℃,能有效延長保存期並保持鮮度。
沒有上一筆資料

Hit enter to search or ESC to close

Contac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