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栽培
一. 概說
番茄屬於茄科番茄屬,為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。台灣於1622年由荷蘭人引進,最初作為觀賞植物。19世紀末日據時期,引進栽培品系,由農業試驗單位推廣,成為高經濟價值的蔬果兩用園藝作物。
番茄依據園藝性狀及消費者習慣不同,可用於生食、熟食或加工製成番茄汁、番茄糊、番茄醬及蜜餞等,供內外銷市場。
在台灣,鮮食大果主要產地為:嘉義、台南、彰化、雲林、南投、高雄、屏東、宜蘭、花蓮、台東及新竹。
加工番茄主要產地為:台南市。
鮮食小果主要產地為:嘉義民雄、溪口、水上、六腳、太保、朴子;台南學甲、佳里、永康、安南;高雄阿蓮、路竹等地。
二. 溫度
番茄的生育期間對溫度十分敏感,其生長適溫為:
- 晝溫 20~25℃
- 夜溫 10~20℃
- 最低溫 5~10℃(低於此溫度即停止生長)
- 夜溫超過20℃:開花數與結果率下降,因花粉活力降低,授粉及受精受阻。
- 氣溫超過30℃:會產生著果障礙,不良果數量增加。
三. 光線
番茄為喜光植物,但種子為暗發芽型,有光條件下發芽緩慢。
- 光強度充足時:苗生長快而健壯,花芽分化早,著果位置低,花序內花數多。
- 光強度不足時:生育緩慢,葉面積小,莖部節間拉長變細,花芽分化差,花朵萎縮變小黃化,發育不良,易落花落果。
四. 土壤
番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,從沙質土到重黏土、砂礫土皆可栽種。
- 砂質土:成熟較早,生育期短。
- 重黏土:較晚熟。
- 最適土壤:土層深厚、富含有機質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,pH 5.6~6.7 最佳。